“上个礼拜,我去看一艘高速客船,结果到码头一看,来看船的另外两个人居然也是老相识,都是我们那里私人造船厂的老板。
当时心里就咯噔了一下。他们的脸色也别提多难看了。”一边和本刊记者说话,章华一边反复把手上的几张打印材料卷成卷,又再摊开。因为翻阅过多,纸张的边缘已经有些污渍,角上还有破损。
这是一份《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》。章华说,作为一家私人造船厂的老板,他对这个风闻已久的行业振兴规划,已经期待了近半年。可惜的是,这个规划“只对大型企业有用,对我们这些小企业来说,的作用,也许只是断了我们的念想”。
正是因为规划让他的期待落空,才促使他去看了那艘高速客船,打算做“拆船”的生意。“现在看来,原来的造船老板,也都要转成拆船老板,这一行的生意,也不会好做了。”
参与了《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》编制的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文军告诉本刊记者,当时的振兴规划编制小组内部已有共识——对于大量的小规模造船企业,“如果他们不能转变经营方向,或者被大企业兼并重组,其命运就是被市场淘汰,以缓解目前产能过剩的问题。”
“从国际造船业出现严重危机到振兴规划出台,其中并没有多少时间让我们去提出什么新的操作方案,编制小组的提议主要是对之前很多意见和想法的综合。”王文军说,除了限制产能、提供金融支持等内容外,规划中的大部分内容,还是基于长期提升产业的考虑,“起码要在3年后才能逐步见效。”
3年,在中国造船业中还有着另一个节点的意义。目前中国大型船企手中都握着足够维持3年左右的订单。业内普遍的判断,全球贸易萎缩和运力过剩造成的航运业低迷期,还将延续至少三四年。也就是说,在履行以往订单的同时,中国的船企接到新订单会非常困难,对于这些企业来说,危机也许会延迟3年再爆发。
规划中提到,暂停今后3年现有船舶生产企业新上船坞、船台扩建项目;加快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和单壳油轮淘汰;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,支持高技术新型船舶、海洋工程装及重点配套设研发。
“这些内容其实在世界造船业的时候,就已经被专家提出过了。”王文军说,早在2007年底,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就曾发布数据,称自2003年开始高速膨胀的全球造船业,在2007年全球新船成交量达到2.5亿载重吨新高之后,市场已经过去,2008年国际造船市场将出现较大变数。
“当时业内就有专家警告造船企业,说3年以上的造船订单要慎接甚至不接,可惜,却被大多数企业当成了一个笑线年开始,长三角、珠三角的、浙江、福建等地大批民营资金涌入造船业,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08年;另一方面,一些地方政府也在当地造船业的发展中给予大力支持,例如,的长兴造船基地、福建赛江两岸三区船舶工业园区和重庆东风船舶投资3.3亿建造的西南地区的造船基地,都有政府支持的背景。”
“以为例,2008年,造船总量在740万载重吨左右,到2010年就很可能突破1000万载重吨”,所以,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,造船业就已经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危险了,“一边是产能继续加大,另一边是2009年中国新接船舶订单可能仅为两三千万载重吨,同比下降65.6%~48.4%。”王文军说。
一些圈内人则告诉本刊记者,如今的振兴规划更多地着眼长远,为整个行业结构的变革指引方向,而在这个过程中,普遍的阵痛已无法避免。
长兴岛,被市政府定位为“海洋装岛”。这个总面积为76.33平方公里的小岛,原本是中国的柑橘生产基地之一。
2008年9月,长兴岛造船基地次对外公开展示其世界船坞时候,这里就已经在建造开埠以来吨位的邮轮了。
2015年二期工程完成后,拥有7个大船坞的长兴岛将成为世界造船基地之一。
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本刊记者,尽管还没有船东毁约,但几乎所有的大型船厂都收到了船东延期交船的请求。
由于船运业的不景气情况可能还将至少延续三四年,一条船的建造周期大概也要两三年,“我们担心的是,现在就推迟了交船期,会不会船造了一两年后再推呢?那样船厂的资金流问题就会更严重。”
更大的尴尬在于,“即使知道某个船东退船的可能性很大,我们却仍然要一直造下去,不然后违约的就是我们。”
对于振兴规划中,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,将现行政策延长到2012年,以支持大型船舶企业和航运企业按期履行造船合同的内容,该人士也还有担忧,因为“造船业是一个非常开放的行业,而且我们船厂90%的船是出口的,到底这样的政策能惠及多少船东,我们现在还在焦急等待进一步细则的出台”。
在2003~2007年船舶业发展比较好的时候,中国船舶制造业的产能没有在整体上得到调控。“现在,企业的个任务就是保证顺利交船,第二大任务就是抢订单。到了2010年,中国可能有1/3的产能过剩,所以,尽管还有3年的订单消化期,但企业间抢订单已经非常激烈了。”上述这位人士说。
外高桥造船总经办一位人士则告诉本刊记者:“规划的内容还是长期多于短期,金融支持也不是新政策。所以,我们的管理层还在看市场的反应,我们再相应制定出一套整体的方案。”他说,规划在心理上有提振作用,但并未立即解除企业的心理压力。
“从集团层面上,我们对子的意见也都和2008年下半年没有太大差别。”中船集团政策研究室洪方智告诉本刊记者,“在中船集团的内部讨论中,除了要靠‘大船东战略’稳定企业生产,并要求企业提前交船外,别的层面尚无法出台新的对应举措。”
“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个船东在3年后会怎么样,这在振兴规划中也的确是无法完全解决的。”他说。
大企业尚且如此,小船厂的日子就更难熬。和长兴岛相比,浙江台州“全球的小型船舶制造中心”,受到的冲击更大。
目前船舶修造企业100多家,配套企业70多家。2007年,台州船舶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,2008年上半年,产值还增长了52.8%。
“办厂的不造船,造船的不办厂。”2003年从五金行业转入造船业的章华告诉《望东方周刊》,中国民营造船业线万元,成了一家小船厂的老板,“把船台租出去,的时候,一个月的租金就能收100万。”
“而租下船台的老板,再去‘抬会’集资,30%的年利,一募就是2000万,造好船,拿到市场上卖,买家抢着竞价,船造好不出一个月,肯定能卖掉。于是,跟进的小船厂越来越多。”
“以前一个2万吨的船台,每个月租金是60万,现在6万都未必能租出去。”章华说。
王文军告诉本刊记者,在中国造船业由大转强的这轮变革中,小厂造大船的历史的确是结束了。
以上信息由泰州拓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整理编辑,了解更多不锈钢精密铸造,不锈钢浇铸件,不锈钢加工件信息请访问http://www.yzqlhzp.com